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饶州地区之徽语,可谓是“知名度”远不及隔壁徽严二州。自然有其分布区域较窄且人数不多之原因,大多数人概念中的徽语也大都与古徽州相联系。饶州七县,地广人多,但徽语独占其边僻之角落,自然在饶州内部也没有什么声量。且饶州五县为赣,两县为徽(德兴、浮梁)。图
源自网络德兴置县始于南唐昇元二年(年),改邓公场置县,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义,名德兴县。县治银城,隶饶州。德兴在置县之前,一直归属于乐平县所辖,那么为何如今德兴说徽语而乐平却说赣语,两者差距如此之大呢?幸有学者研究,不然到现在这还是个让人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学者指出,德兴地区徽语的形成,其与古代移民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徽州地区移民不断南下的冲击之下,德兴形成了徽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局面。拿德兴大姓新营张氏为例,其祖自歙县篁墩迁徙而来,同样银城大姓余氏,其祖徙自歙县篁墩。德兴的大姓,张余汪董程都和徽州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德兴由银业而兴,古代属于偏远山区。与临近的饶州平原地区相比,德兴无丰饶物产且无奇货可居之物,故而县内文风兴盛,据载总进士数量占上饶地区五分之一。古代青石小道图
作者拍摄六邑之语不能相通,一个县内部可能都有四五种小方言,这是徽语区内部的一个小特点。德兴自然也不例外,内部徽语按地理方位可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片。以西北片(县治所在地)为代表。四片方言互通难度较高,故大家互相交流都只能使用普通话。其中西南片,德兴最南端万村乡的沙畈村也是整个徽语分布的最南端,笔者有幸去过,发现和县城方言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依相关论文来看,西南片在语音特征上相比其余三片要更接近与赣语。这也很好解释,西南片(古尽节乡)在南宋才自弋阳划入德兴,而有学者认为赣东北赣吴徽三足鼎力的情况可能在宋初就已形成。四片方言差异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可能与不同时代移民及山区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关。由西南片举例,其属于由赣(弋阳)入徽(德兴),且据载其区域内居民迁移不稳定,直到19世纪才趋于稳定并形成现代规模。通往衢州的德兴会源桥图
作者拍摄从更大的方面来看,德兴和乐平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过渡区域,即赣语向徽语过渡的一种边界性质的方言。笔者生于德兴城区,对其颇有感想,过渡区的人往往口音像赣但是词汇像徽,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在边界区域是很普遍的。而拿德兴东北片(如新岗山和海口)方言和婺源方言相比,在当地人看来他们东北片区的方言和婺源方言是存在许多相似点的。再拿同祁德片区的相对比,德兴和浮梁在声韵母方面非常相似,但声调存在着较大差异,沟通是存在难度的。再往大了看饶州地区的徽语和徽州严州的徽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有着自己的特色,就像拥有着同一个祖先但却各自独自成长,最后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不过在推普的冲击之下,恐怕很多特征都将普化随时间逝去,这才是我们现如今真正要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