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匠心匠魂德兴金属器物制作技艺西部 [复制链接]

1#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编者按:工匠精神,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传承、坚守、钻研、创新,“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匠魂”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本系列将从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选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二个类别进行推送,旨在传递出当代匠人内心里那股沉静的力量,让非遗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年3月,德兴金属器物制作技艺入选上饶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兴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其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年产铜居之首,年产黄金居江南之首。

德兴县志

德兴的金属器物制作技艺肇始于商周,在德兴狐狸山商代遗址里出土了精美的青铜鼎和青铜剑亦可证明。据德兴县志记载,秦末长沙王吴芮曾在德兴城南小吴园设淬剑池制造兵器。秦汉时期,德兴铜镜制造技术逐渐成熟,使用多种加工工艺和护镜技术以提高镜面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唐宋时期,随着德兴金银铜矿业并发,金银铜等金属器物制作技艺得到快速发展,传统铜镜制作技艺随饶州府铜镜享誉全国。

德兴铜制品厂70年代生产的铜制品

德兴对银矿的开采始于隋唐时期,公元年(唐上元二年),朝廷在今银山矿的银山置银场采银,称“邓公场”,年产白银约10多万两,是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产银区,被誉为“大唐银冶第一山”。随着银矿开采的兴盛,冶炼技术的提高,银器制作加工开始出现。

德兴国家矿山公园

宋代时,德兴银器在民间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制作技艺也越来越精湛。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加工程序。到了明清时期,德兴银器制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清咸丰年间新营人徐吉茂在德兴县城开设打银铺并授徒传艺,历经六代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德兴手工银器制作技艺。

德兴国家矿山公园

由于在唐宋时期金银铜开采并发,因此金银铜制品开始了融合发展,金由于贵重,多为一些贵重器皿上采用金箔工艺,银器和铜器在德兴唐宋时期都出现了较大器皿,采用了成熟的鎏金工艺和錾刻工艺,使制造的器皿富贵华丽。

元鎏金錾刻人物花卉纹狮钮盖银瓶,德兴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银质,元时期装饰品。年6月德兴市新营虎头山麓出土。

宋菱花“道教人物”纹镜,德兴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三级文物。

年1月1日德兴市文化馆旧藏移交。铜质,直径18.5cm,厚0.3cm。七瓣莲花形,窄素像,镜背饰“道教人物纹饰”,镜背中心置圆钮。

德兴金属器物制作技艺以铜艺银艺为主导,金、铁等其他金属制作影响力相对次之。其过程一般包括了金属冶炼、锻造、敲打、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重要的纯手工工序。所作产品从梳妆首饰、家居摆饰、文房清供、禅茶雅玩到碑廊壁画、城市雕塑、摩崖佛窟等,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宋鎏金錾刻四鱼纹银盘,德兴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年6月德兴市新营虎头山麓出土。以鎏金纯银模制而成圆形宽沿,浅底,沿上饰錾凸花(莲花荷叶)浮雕荷莲一周,盘内刻饰四鱼,水草花纹,静中寓动,富有流动感。制作工艺精湛,以压印的凸花技法造型优美,纹饰富丽秀雅。整个银盘锤击成型,没有一处按痕。口径52.5㎝,底径33.2㎝,高8.9㎝。

商青铜鼎,德兴市博物馆馆藏国家三级文物。

年10月德兴市新营小吴园狐狸山商遗址出土。青铜,腹径17.2cm,口径16.8cm,通高19.5cm。口沿稍外侈,器身肩圆,圆腹,圜底。肩尖高足里壁内凹。鼎四壁较薄,表面呈青绿色。在鼎腹中上部有宽2.8厘米的纹饰一周,主题纹以火纹和四瓣目纹相间,以雷纹圜底填底。圜底下有明显的“三角形”合范铸模痕迹。

德兴金属器物制作技艺传承了传统的手工工艺流程,产品有较强表现力,极大丰富了人们现在生活。由于材料金属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其制作生产出的手工艺品具有耐看、光泽度好、抗氧化,不易变色等优点。

宋杭州大陆家菱花镜

德兴金银铜制作企业非常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江西铜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德兴铜艺)被列入-年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专门设置传习所进行授徒传艺。

江西铜艺传习所工艺教学

德兴金属器物制作是德兴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实践中,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爱美审美特点与自身技艺相结合,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银质茶具套装悟道

作者/来源:赣鄱非遗创新教育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