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有个铲刀帮,近日带着武功秘籍 [复制链接]

1#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有一个传承百余年的“铲刀帮”,虽然低调,但不曾没落。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7年前央视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提到过他们,并有“铲刀帮”子弟小露身手:选火腿、鸡脯、冬笋三种极鲜的食材,先披薄片,再切丝,至单根直径不到0.5毫米后,做成一道扣三丝,单份里有近根细丝;一份油爆虾,从下锅到起锅,不到10秒,虾肉熟而不老,虾壳脆而不焦,摄像机都来不及拍大师傅翻炒的招式……

没错,“铲刀帮”是上海本帮菜名厨和他们传承者的俗称。多年前,本帮菜技艺的创始者们怀揣一把铲刀,年复一年,用真材实料和过人厨艺赢得了市场的尊重;而近日,主营本帮菜的岁老字号德菜馆用老店新开的方式,再现部分濒临失传的“铲刀帮”招牌菜,传承“舌尖上的传统”。

“鸡圈肉”再现市场

上海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有时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此次追溯“铲刀帮”历史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惊讶地发现,上海有两家中华老字号的招牌上有“德兴”二字,只是一家主打本帮菜,一家主打苏帮面,互相没有关联。

其中,主打苏帮面的德兴馆总店位于广东路。其前身是年开设于老闸桥(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德源馆”,年改名“德兴馆”,主要经营苏帮面和汤包,最有名的是焖肉面和焖蹄面。

德兴菜馆则是地道的本帮菜饭店,也是“铲刀帮”扬名立万的餐厅之一。年,一个名叫阿生的本地人在十六铺地区开了一家两开间门面的小吃摊,主打黄豆肉丝汤、肉丝豆腐羹、咸肉百叶等大众菜品,顾客主要是十六铺码头一带的工人。十六铺是当时上海的交通枢纽,阿生的小吃摊位置好,很快被人盘下,在原址上翻建起三层楼饭店,取名“德兴馆”。此后,德兴馆不仅提供大众菜品,而且向更高端的客群市场进军,陆续推出草头圈子、青鱼秃肺、虾籽大乌参等招牌本帮菜。再之后,德兴馆历经多次搬迁并开设连锁店,用“德兴菜馆”的名字与德兴面馆予以区别,坚持传承本帮菜技艺。最近,更是在老西门复兴荟开出新店,推出部分濒临失传的本帮菜。

“鸡圈肉”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上海几乎没有餐厅做这道菜。

为什么?

“这道菜工艺复杂,费时费力,对厨师手艺的要求太高。”菜馆厨师长梅林说。

“鸡圈肉”顾名思义,由鸡肉、圈子和五花肉三种食材组成,浓油赤酱,典型的本帮菜风味。但不同于其他菜肴的食材有主有次,鸡圈肉的三种食材不分主次。然而,三种食材的材质、口感和烹饪要求差异甚大,都当“主角”各有标准:鸡肉要柔嫩、圈子要软糯、五花肉要入味且不能“柴”。三样食材分开做都不算难,可鸡圈肉的要求是同时入锅、同时起锅,这就非常考验厨师功力。

梅林的师傅是上海本帮菜泰斗、被誉为“上海本帮菜第一人”的国家高级烹饪技师李伯荣的徒弟。梅林自16岁拜师学艺后,师傅和师公都教过他这道菜,但李伯荣特别叮嘱:“这道菜功力不够不可轻易去做。”

如今,学艺25年的梅林已过不惑之年,面对鸡圈肉在餐饮市场销声匿迹的现状,决定重做这道菜。靠着扎实的基本功,鸡圈肉再次登场,三种食材三足鼎立。

为了不让这道菜失传,梅林把烹饪心得总结出来,传授给德兴菜馆的厨师团队。但店里也定了一个规矩:只有厨师长、头灶、二灶厨师这三人才有资格做这道菜。“师公的叮嘱不能忘,功力不够不要做。”梅林解释。

不普通的黄豆肉丝汤

翻看德兴菜馆的菜单,会发现很多熟悉的“上海味道”“家常味道”:黄豆肉丝汤、烂糊肉丝、八宝辣酱、青鱼秃肺等。但端上餐桌的,又与家常做得有些不同。

比如,一道烂糊肉丝装在石锅里上桌。石锅滚烫,炒油“噗嘟噗嘟”冒着泡,大白菜已经炖得稀烂,肉丝鲜美,正是下饭的好伴侣。

“市场在变,消费者的要求更高。本帮菜的特点之一是食材不一定昂贵,但功夫要到家,所以,我们根据市场变化和新的烹饪条件,对部分菜品进行了改良升级。”梅林说。

菜单上的一道黄豆肉丝汤,可谓典型。

黄豆肉丝汤可以说是德兴馆的另一道招牌,早在多年前餐厅还是没名字的小吃摊时,就颇受消费者欢迎。那时,这道汤是十六铺周边工人的“荤菜”,黄豆廉价,清水煮烂后,用少许肉丝吊鲜,又加入颇有上海特色的糟卤,热气腾腾地喝下去,很是落胃。

但现在再卖清水煮黄豆、再加几根肉丝的汤,消费者多半不买账。于是,梅林用熬高汤的方式,以黄豆、肉丝配合蹄髈、鸡骨架,加上虫草花等辅料,慢火熬制。最终端上餐桌时,盅内仍是黄豆和细细的几根肉丝,但糟香味的汤汁醇厚。梅林说:“用这道菜致敬菜馆早年的开创者,也让消费者了解到,普通食材同样可以很美味。”

另一道硬菜“虾籽大乌参”也有变化。这道菜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成为德兴菜馆的招牌菜,甚至是本帮菜的代表菜品之一,同样是浓油赤酱的做法,乌参q弹,虾籽鲜美。不过。一条大乌参一斤多,当年点这道菜的客人大多是圆桌消费,10来个人分享一盆差不多。现在,餐厅里多是二至四人的小规模用餐,大乌参规格太大,吃不掉很浪费。几经挑选,餐厅用南美参替换了大乌参。南美参肉质口感与大乌参相仿,但个头不过四两左右,刚好适合二至四人分享。而且南美参虽然单价比大乌参高,但因为个头小,所以最终的菜品价格比大乌参便宜,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门槛。果真,老菜新做后,很快成为每桌客人的必点菜。

菜单上的糟卤大鱼头、上海熏鲈鱼等菜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或是调整了食材,或是改良了工艺。可本帮菜里的糟卤、爆炒等烹饪工艺,悉数保留。难怪在大众点评等网站上,针对餐厅的点评中,频频出现“地道的本帮菜”“小时候的味道”等评价。

德兴菜馆品牌总经理张广伟觉得,本帮菜自成一体,靠的是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和不断调整创新;放到今天,这些经验仍旧有效,“一方面,我们要把老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跟着市场走,把本帮菜和老字号发扬光大。”

    

栏目主编:吴卫群

    

本文作者:任翀

    

文字编辑:任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