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撤县设区上饶县22个镇乡街道名 [复制链接]

1#

上饶县,古属扬州,有“信美之郡”之美称,春秋战国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建安间(公元—年)吴析余汗县地置上饶县,以山郁珍奇得名。

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后,隶上饶地(专)区,年析广平、中山两镇及城郊地置上饶市。0后3月至4年4月,县市合并后名上饶市;4年5月,县市分设,恢复上饶县,年10月5日,上饶县城由今上饶市水南街崭岭头迁至现址。

西迁时(年)上饶县城

县城新貌

望仙乡

三国战乱,胡昭携家眷从河南洛阳来到灵山,将妻子和第三个儿子安顿在现在的望仙乡大济村,便只身上山到灵山钹谷峰修炼。妻儿垒石成台,每月初一、十五祭拜天地,祈盼胡昭平安和两个失散的儿子归来,此台被称“望亲台”。胡昭登仙后,“望亲台”被尊称“望仙台”,当地便被称作“望仙”。清康熙年间(—)德兴县暖水祝姓在此建村。

曾用名:望仙、红星、望仙公社、高南峰

沿革:建国前属第三区望仙乡。年属茗洋区,年属石人区,年成立红星(次年改为望仙)公社。6年以处灵山之上、下南峰间改名高南峰林场;8年并入苏桥公社,年由苏桥公社析出,名高南峰公社;年定名望仙乡。

原管辖区域

望仙新景

茶亭镇

地处古时驿道,设有凉亭。清康熙年间(—)浙江毛姓迁此卖茶为业,故名。

曾用名:尚义、纸坊、红旗公社、和平公社、茶亭公社、茶亭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一区尚义、纸坊乡,建国初隶属尊桥区;年分属红旗(次年改为皂头)、和平(次年改昆山)公社;1年分属昆山、茶亭、湖墩公社;5年至年先后合并为茶亭公社。年设立茶亭乡,年12月12日撤乡改镇。

原管辖区域

茶亭新貌

尊桥乡

明天启年间(—),福建南安县王姓始居于此,以针工为业,筹资建石桥,名“针工桥”,后谐音成“丁公桥”、“尊公桥”。石桥几经修缮,至今保存完好。

曾用名:针工桥、丁公桥、尊公桥、赵家乡、尊桥公社

沿革:建国前属第五区赵家乡。建国初属尊桥区。年设尊桥、周坞、广家、骆村、岛山、冯家乡。年属红旗(次年为改皂头)公社。1年析出尊桥、岛山两个公社;4年合并为尊桥公社。8年复并属皂头公社,年恢复尊桥公社;年后沿用今名。

原管辖区域

尊桥新貌

皂头镇

古时为漕运(皇粮运输)埠头,故名漕头。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赵姓迁此,演化成“赵头”;因妇女常采撷河边“皂荚树”浣衣,后逐渐演化成“皂头”。

曾用名:漕头、赵家乡、皂头区、红旗公社、皂头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五区赵家乡,建国初分属尊桥、应家区;年属皂头区;年成立红旗(次年改为皂头)公社;年后设皂头乡;年12月12日,撤乡设镇,年10月22日,撤高泉乡并入皂头镇。

原管辖区域

皂头新貌

应家乡

清嘉庆年间(—)南丰县应姓在此建村,因地处县南山区出入要道,故名“应家口”,古时境内有小街沿丁溪河成规则块状分布,是农贸产品集散地。

曾用名:丁溪畈、应家口、应家公社

沿革:建国前属第五区,建国初设应家区;年撤应家区划入四十八区管辖;年成立幸福(次年改为应家)公社;年改为应家乡,沿用至今。

原管辖区域

应家春色(石门村)

*沙岭乡

因境内土壤是山地*壤,成根系状分布的水网在境内汇集后流入西南边的泸溪,常年冲刷着*壤,沙呈*色,故名“*沙”。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就是当年*沙古道边的景象。明嘉靖年间(—),开始形成片村,以*沙岭得名。

曾用名:旗杆底、*沙公社、*沙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五区,建国初为应家区*沙乡;年属四十八区;年属上游(次年改上泸)公社;1年成立*沙公社;8年并入上泸公社;年析出恢复*沙公社;年更名*沙岭乡,并沿用至今。

原管辖区域

古道新韵

上泸镇

因地处泸溪上游河谷平畈得名。南宋绍熙年间(—)安徽徽州余姓在此建村,是历史较长的自然集镇。旧时泸溪通航,此地历为县南著名的商贸市场。

曾用名:泸溪埠、上泸畈、上游公社、上泸公社、上泸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五区,建国初为甘溪区上泸乡;年属上泸区;年属四十八区;年成立上游(次年改为上泸)公社;1年分上泸、苎圳公社;4年仍合并为上泸公社;年后设上泸乡;年6月5日,撤乡设镇。

原管辖区域

泸溪新貌

田墩镇

清乾隆年间(—),福建江姓在此建村于田畈土墩上,故名“田墩”。

曾用名:田墩、三峰公社、田墩公社、田墩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六区,建国初属铁山区;年属花厅区;年成立三峰(次上改为田墩)公社;年设田墩乡,年6月5日,撤乡设镇;年1月20日,撤销*市乡并入田墩镇。

原管辖区域

田墩新貌

花厅镇

北宋末年,福建永春县姚姓迁此建村。据徐氏后人所述,徐元杰出生于花厅镇,4岁时迁居煌固镇。理宗绍定五年()进士。为感徐母恩情,徐元杰特命人将自小学习成长的旧房修饰一新,并拟在出生地建一所“状元府”,名曰“华厅”,后因故未建成,但“华厅”之名保留,后渐成“花厅”。

曾用名:花厅、花金、花厅公社、花厅乡、早梨之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六区花厅乡,建国初属铁山区;的分属花厅区花厅、枫岭乡;成立花金(次年改为花厅)公社;年后设花厅乡;年1月14日,撤乡设镇;年12月3日,撤销前程乡并入花厅镇。

原管辖区域

花厅新景

四十八镇

明崇祯年间(—)安徽歙县叶姓在此建村,名曰“鄱阳畈”。明清时期,广信府(上饶县)以府城为中心,以循环圈的形式将全县分为七十个“都”(如同现在的城市外环),县城周边最近的为“一都”(现在的沙溪。石狮属“三都”、煌固属“八都”),鄱阳畈被划为“四十八都”,“四十八”便被沿用了下来。

曾用名:鄱阳畈、四十八都、鄱阳公社、四十八公社、四十八乡

沿革:建国前属第六区鸟桥乡,建国初先后分为甘溪、铁山、四十八区;年成立东风(次年改为鄱阳)公社;0年分为四十八、鲤洋公社;4年合并为四十八公社;年后设四十八乡;年12月12日,撤乡设镇。

原管辖区域

四十八新貌

铁山乡

因地处碧溪河畔,曾一度被称丁溪山。明崇祯年间(—)九江陈姓始居,名陈家畈;清顺治年间(—)曾冶铁,而名铁山。

曾用名:丁溪山、陈家畈、铁山区、铁山公社

沿革:建国前属第六区铁山乡,建国初属铁山区;年属东风(次年改为鄱阳)公社;1年成立铁山公社;8年并入四十八公社;年恢复铁山公社;年后设铁山乡,沿用至今。

原管辖区域

铁山春色

五府山镇

五府山上的五府岗为上饶县的最高峰。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宁府”、“延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

曾用名:五福山、五虎山、五府岗五府山垦殖场

沿革:建国前分属甘溪、铁山乡;建国初属甘溪区;年12月建立垦殖场(正县级),年8月5日,五府山垦殖场改制设立五府山镇和高洲乡;年10月21日,撤高洲乡并入五府山镇。

原管辖区域

五府新韵

上饶县22个镇(乡、街道)国土面积、人口排名表

(统计数据以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镇(乡、街道)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

排名

国土面积

人口

五府山镇

2.2

1

17

华坛山镇

.9

2.3

2

16

湖村乡

.6

5.2

3

4

煌固镇

5.1

4

5

茶亭镇

92

3.8

5

7

田墩镇

89

5.6

6

1

枫岭头镇

84.5

4.1

7

6

尊桥乡

70

2.91

8

12

郑坊镇

67.2

2.6

9

15

上泸镇

65.3

2.73

10

14

石人乡

65

3.21

11

10

四十八镇

60

2.19

12

18

应家乡

59.2

2.75

13

13

望仙乡

59

1.87

14

21

*沙岭乡

54

2.1

15

19

铁山乡

49.4

1.27

16

22

罗桥街道

44.48

5.3

17

3

皂头镇

42.6

3.36

18

8

旭日街道

40

5.4

19

2

石狮乡

38.17

2.01

20

20

花厅镇

30

3.31

21

9

清水乡

29

3.2

22

11

史料来源:上饶县地名志(版),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及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