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书middot新书源流与嬗变上 [复制链接]

1#

《源流与嬗变:

上海纪录片百年史述》

李涛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名家推荐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不长也不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纪录片在中国是一个“山头”,今天时髦的说法叫地标。李涛在纪录片领域耕耘有年,屡有建树,接续了纪录片的可贵传统,又在学术上有着独到见解,这与他的渊博、严谨、韧性有关。这部著作不仅告诉我们,上海纪录片是怎么一路走来的,也构成了对上海文化脉动的梳理。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位从事纪录片创作的学者为上海纪录片历史所作的一部动人心魄的纪录片,很老实,很靠谱。

——康健宁纪录片导演

上海的纪录片一直是上海电视文化的骄傲,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努力成就了一个个传奇。当然,时代是有更多期许的,对纪录片是有着更多的瞩望和“跨前一步”、深入诠释的文化需求的。就当下而言,纪录片的文献还相对零散,即便是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能说清楚的也很难。而李涛是个有心人、一个有着辉煌纪录片成就的著名导演,他以令人信服的专业执镜暨学者的眼光,爬梳剔抉,将众多重要的史料打捞出水;他一系列上海重大纪录片项目亲历者的身份,又令这部上海纪录片百年史在极高的文献价值之外,还具有现实荡气回肠、可感可思的“贴地飞行”的多重启迪,令大量观众翘首以待。我作为李涛作品的长期观者之一,由衷的祝贺、推荐之!

——滕俊杰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上海作为现代城市的幸运之一,是他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一起成长,从照相、电影、电视到数码科技,有着年以上的全记录。将上海纪录片的发轫与勃兴,始终置于上海城市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讨论,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使得它不只是一个行业的记录,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发掘与提炼,更是“图像证史”的学术收获。我有幸见证上海电视台多种纪录片的创作,与本书作者也有过合作,对纪录片从业者甘苦有深切的同情,他们的思考、求真、博学,是上海文化中至可宝贵的元素。

——李天纲复旦大学教授

#精彩书摘

▲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上海南京路》截图

▲《上海南京路》截图

电影是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的一门艺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纪录片的发祥地,电影是当时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之一,其现实性与逼真性,即使是教育程度低的人也容易接受。纪录片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承载了启蒙的重任,成为城市文明的镜像。

20世纪初期,当时诞生的以记录*治生活、历史、地理为主题的电影短片,虽然还只能说是纪录电影的雏形,却起到了传播新知、扩展视野的作用。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是中国人开设的第一个初具产业规模的电影制片机构,它拍摄的新闻短片《商务印书馆放工》《盛杏荪大出丧》《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大游行》《上海焚毁存土(鸦片)》《欧战祝胜游行》等,反映的都是发生在上海本地的新闻事件,较之报章图片等印刷文化,更能直观地呈现新闻事实,使人产生“在场”的感觉,而且可以反复放映,对于受众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商务印书馆还拍摄了一系列的教育片,许多与商务出版的教科书相呼应,如《盲童教育》《慈善教育》《养蚕》等,在提倡新学、传播知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纪录片《重逢的日子》片头

法国历史学者白吉尔指出:“在最初的*金时代中,上海电影的蓬勃发展象征着以外来艺术表演形式为己所用的最成功的试验之一。年代中国和上海的局势促使知识精英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