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像苏州人一样吃早餐,包吃一个月都不重样的 [复制链接]

1#

每每听人讲到武汉人过早有多么讲究,老板娘总是不服的 ̄へ ̄心想着你一定是没好好较吃过一顿苏式早餐,走胃的全是美食,走心的全是底蕴,认真给你们讲起来老板娘自己都怕。

一日三餐,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既然作为三餐之冠,究竟是怎一个好法?且听老板娘慢慢道来~苏式早餐和苏州人温良恭俭让的性格实则是相通的,虽说近十年来苏州人的饮食习惯形成了大融合,甜的咸的辣的酸的麻的,西方的,东南亚的都能hold得住,但在早餐这件“小事”上可含糊不得。

-温,和厚也-

苏州人温和,待人宽厚,凡遇事皆能淡然处之,不急不躁。

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老苏州的童年是在这样的叫卖声中走过的。那时候没有马卡龙、没有司康饼,用豆沙桂花熬制的糖粥就是童年里不可或缺的苏州甜品。还有这些骆驼担子,现在只能在书画照片里见到的东西,都是伴随两鬓双白的老苏州长大的记忆。●随柳居

建新巷17号●笃笃笃糖粥

十全街号●潘玉麟糖粥

皮市街号(下午才出摊)豆腐花▼苏式豆腐花必须是咸的!咸的!咸的!说三遍,虽说苏州人的饮食习惯偏甜,但素我们吃的豆腐花真的是咸的,不要问为什么,谢谢。一份完整的豆腐花,虾皮、紫菜、榨菜末一样都不能少。稍微拌拌匀,一定要豆腐花和辅料一起吃,这里是重点!●三元二村菜场

西环路●阊门姚记豆浆

西中市60号●哑巴生煎

临顿路温家岸12号

豆浆+油条+大饼▼

一副大饼油条配一碗豆浆,这是曾经雷打不动的早餐标配。豆浆又有咸甜之分,甜的就是加少许白砂糖,咸的则加入酱油、虾皮、油条碎、紫菜、油渣。小时候咸大饼是草鞋状的,甜大饼是圆的。爷爷奶奶辈的一定要大饼夹着油条吃,说这样吃起来才香。可能老板娘比较淘气,从小就是分开吃的。每逢期末考试,家里头一定要再添只蛋,这样才能考分。思念着大饼油条的还有张爱玲,她在晚年在美国牙口不好那会,依旧还念家乡的大饼油条和豆浆。●姚记豆浆

西中市60号●西北街豆浆店

西北街号●王氏林记

东北街娄门菜场内

粢饭团▼

粢饭糕和大饼、油条、豆浆合成早餐界的“四大金刚”,马路上的流动早餐摊子上随处可见。●明月楼

书院巷

●姚记豆浆

西中市60号

●路边早餐摊

米饭饼▼

常见于早餐摊,一般会包裹油条。煎得两面都略胡才比较香,有点锅巴的香味。以硬米做出的成品最为松软,煮成饭比较软烂的米,做出的米饼则偏粘。●流动的早餐摊

泡泡馄饨▼

喂小朋友吃饭估计是家长最头大的问题,但每个小朋友都拒绝不了泡泡小馄饨的诱惑。皮又薄又滑,哧溜哧溜一碗就吃完了。牙口不好的阿爹阿婆更是爱小馄饨爱到不行。

苏式小馄饨是没有肉的,想吃有肉的小馄饨可以尝尝忆秦园的刀鱼小馄饨,或者直接点份大馄饨呗。

●乐惠馄饨店

吴趋坊号●陈记馄饨

吴趋坊号●老陆家汤包馆

西中市号

-良,易直也-

苏州人善良,有怜悯之心,且善而不愚。

泡饭▼

这里讲的泡饭才不是往米饭里盛点鲜汤泡泡饭吃,小辰光妈妈都会比小孩子每天提早半小时起床。将隔夜的米饭慢慢煮,又不能熬成粥,米粒要粒粒分开才是real泡饭。

泡饭再香也不能干吃,总得有些配菜才下饭不是。光配菜就有七八种:酱瓜、肉松、豆腐乳,鱼冻、腌菜、咸鸭蛋,以及每家每户独创的爱心配菜,一顿泡饭妈妈总能变着法弄给我们吃。若是前一夜吃了菜饭,早上醒来还能吃上一碗菜泡饭,没有配菜就能吃两碗。

●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油汆团子▼

表皮色泽金*,里面香甜软糯。纯瘦肉做的肉馅儿,鲜嫩多汁,不油不腻。●荣阳楼

山塘街号

苏式蛋饼▼

就是这种软软的,夹跟油条、香肠、里脊肉。不是煎饼果子,不是鸡蛋灌饼。像以前读书时候校门口吃的那种,一大早背着书包手里攒着正正好好的钱,做蛋饼的阿姨从来不看那个零钱桶,自己给钱自己找零。●三元二村菜场

西环路●医院门口

人民路号

●苏苑菜场

苏苑街

●都市花园五期进门右拐

●三元新村菜场门口

●双塔斜对面定慧寺巷内(过一顶桥第一家就是)

蟹壳*▼

苏州人爱大闸蟹真是爱到骨子里了,连早餐都要取名“蟹壳*”。蟹壳*有甜有咸,咸的以猪肉丁为主,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蟹粉、虾仁呢。●大阿二生煎铺

山塘街42号●潘记隆烧饼

封门路号●蟹壳*(苏州手艺店)

园林路33号

头汤面▼

今年苏式汤面刷爆了全国美食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