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是块处处浸透着无数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位于江西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在这片红土地上,方志敏、邵式平、*道、周建屏、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留下光辉的足迹。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作为赣东北苏区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后期*、*、*活动中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书写了红色德兴灿烂的一页。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天的红色故事分享从重溪整编开始。
绕二镇重溪村是革命老区,90多年前,红七*与红十*在此会合,并组建了红十*团(史上著称重溪整编),为北上抗日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9月,蒋介石继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又纠集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为了摆脱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事委员会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主力长征之前,中革*委派红七*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出发,向东出击,挥戈北上,以有效地牵制国民*的*事力量,缓解中央苏区的*事压力,确保中央红*顺利完成战略大转移。由寻淮洲担任*团长,乐少华为*团*委、曾洪易为随*中央代表,刘英为*团*治部主任,粟裕为*团参谋长。
这支6千余人的队伍,于年7月6日从瑞金出发,进*浙西转战皖赣,冲破了国民*的层层封锁。尽管前进途中也打了一些胜仗,但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忠实执行者曾洪易的干扰,遭致几次战役的失利,部队减员一半以上。中央革命*事委员会于10月15日和21日,两次电令红七*团到闽浙赣苏区的德兴重溪休整补充部队。
红七*团从瑞金出发,历时4个月,途径4个省,行程余公里,10月底经我市海口*渡,过泗洲祝家、花桥祝家岭、盘龙桥,到绕二村休整,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会师。当红七*团到达绕二后,得到了苏区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驻扎在绕二村李家大屋。方志敏亲自到驻地看望红七*团将士,苏区人民热情高涨,纷纷捐赠慰劳品慰劳红七*团的官兵。据乐少华、粟裕的回忆录记载,当时,群众共捐出近千头猪、草鞋5万多双,粮食、鸡鸭和蔬菜等其他拥*物资堆积如山,充分展示了苏区群众拥*的热情。与此同时,省委还发了银洋2万多块慰问伤病员。
11月2日,在绕二村鹰武殿召开红七*团最后一次*事会议,总结了福州战役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曾洪易的错误路线。
年11月4日,中央*委来电,命令红七*团与红十*合编为红十*团。3天内,红十*团在德兴县绕二镇重溪完成整编,史称“重溪整编”。整编后的红十*团由刘畴西任*团长,乐少华任*团*委,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治部主任。对外仍称红*北上抗日先遣队。*团下编两个师:红十九师由原红七*团*团长寻淮洲任师长,聂洪钧任*委,为红七*团的原班人马;原红十*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改编为第二十师。二十师师长由刘畴西兼任,师*委由*团*委乐少华兼任,为红十*的原班人马。汤口会师后,又增设二十一师,由胡天桃任师长。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任省*区*委,粟裕任*区参谋长,整个*团指战员共多人。
11月7日,红十*团在重溪召开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十七周年千人大会,其实也是一次北上抗日先遣队动员誓师大会,方志敏到会讲话。重溪整编后的任务是,十九师出动到皖浙赣边,在开化、遂安、衢州、常山之间集结兵力,调动围攻闽浙赣苏区之敌,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皖浙赣边新苏区。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二十师仍留在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
11月18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红十*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的率领下,从重溪出发经上饶广信区华坛山姜李村,出敌不意突破国民*玉山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直逼桐庐。出发不久,中央*区发来指示电,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趋严重的形势,命令红十*团团部立即率二十师转到外线,同十九师会合,北上安徽、江苏,直指国民*统治核心地区。
为了统一领导红十*团与创造新苏区的行动,中央*委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同志组成**委员会,由方志敏任主席,随红十*团行动,并由粟裕任*团参谋长,刘英任*团*治部主任。
11月24日,方志敏在重溪村荫桥广场主持召开“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闽浙赣省委、省苏留在地方的领导关英、余金德、徐大妹等到会欢迎。会后,方志敏率红十*团*团部和二十师从重溪出发经化婺德苏区向皖南挺进。
红*是劳苦大众深受欢迎的部队,在整编期间,得知方志敏率领的部队要北上抗日,当地群众纷纷加班加点,加工草鞋赠送给红*,有的送儿子去参*,也有的送丈夫去参*。当时的场面波澜壮阔,红十*团指战员个个斗志昂扬,随后又开赴新的战场。
北上抗日先遣队既是中国共产*为推动全国抗日运动而派出的一支先遣部队,同时又是一支配合中央红一方面*主力战略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的先头部队。重溪整编,在中国工农红*的光荣史册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一页。(此文资料来自相关*史记载)
总监制丨张文新
监制丨李啸天
编辑丨占淑英倪俊
制作丨江姝金玲燕
广告热线丨(林蕾婷)
投稿邮箱丨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