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报纸的版面~
山城魅力今胜昔
——德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脱贫攻坚是一份历史“答卷”,而今年就是“交卷”的时候。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德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对症下药,紧扣“六个精准”靶向攻坚,坚持“四个不摘”巩固成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年底,该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全部脱贫,6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
“小康”这一美好的憧憬,在魅力山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近。
宗儒村新貌
优化人居环境让乡村美起来
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村道、色彩艳丽的墙绘……漫步在*柏乡胡家村仿佛置身一轴鲜亮灵动的画卷。从“贫困村”到“宜居村”,胡家村短短几年间便实现了美丽“蝶变”。
“变化太大了!以前路不好走,现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煤气灶,村子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外面的人都夸我们村子好!”村民张金云一脸自豪地向记者述说着这几年村子发生的变化。
“让贫困低头,让干劲冲天。”贫困户徐双财家墙上的红色标语格外提气。前些年徐双财一家挤在破旧的房屋内,受益于危房改造*策,家里房屋得到了修缮。今年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又给他家搭建了屋顶,刷新了墙体。原本阴暗、破旧的老屋焕然一新。“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干劲越来越足!”老徐乐呵呵地说,如今在村里种了七亩水稻,农闲时候打点零工,年收入突破三万元。
胡家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该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一项重点工作,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大楼、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篮球场、凉亭等场所,绘制了富有特色的墙绘。与此同时,统筹推进改厕、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工作,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德兴市始终将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生产与生活同步改善,对贫困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村的短板弱项。投入本级资金1.6亿元,用于6个“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用于村内道路、饮水工程、水渠、河堤、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出台了《德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以“三清二改一管护”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如今,在德兴,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新型乡村画卷已泼墨成形,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赵伦颢见习记者叶崇信摄制
壮大特色产业让腰包鼓起来
在新岗山镇扶贫创业园,各式门帘、围裙等产品陆续下线,工人们正忙着打包,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32岁的齐慧东曾是贫困户,现如今是村子发展电商的带头人。他因在外务工的一次意外,导致腿脚残疾,负债累累,戴上了贫困帽。困境中的齐慧东一直在寻找生活出路。随着电商模式火热兴起,年,齐慧东和朋友返乡创办了齐氏布艺加工厂。随着镇里“扶贫产业园”的建成,齐慧东在产业园里租赁到了厂房。两年时间齐慧东实现了电商产供销一条龙,齐氏布艺业绩翻着跟斗往上涨。
“淡季我们一天发快递多件,旺季有多单,去年销售收入1多万元。厂里有35位员工,其中6位是贫困户,旺季时员工月收入达到-元。今年复工复产以来,生产销售没停过一天,今年销售突破万元没问题。”齐慧东说道。
看到齐慧东创业成功后,不少村民纷纷向他取经,他都无私相授。慢慢的,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村里经营淘宝店铺的越来越多。截至目前,设在村里的布艺加工厂有18家,淘宝店铺上百家,已形成门帘从原材料生产到设备维修的整条产业链,以门帘为主打扩大到围裙、桌布、挂画的家居布艺产品远销海内外。年10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体泉村以1.亿元的年营销额在全省12个“中国淘宝村”排名第一。
“通过一个能人带动了一个产业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一村一品,体泉村发展布艺加工、电商产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了新动能,找准了发展方向。”新岗山镇*委书记汪云辉说,通过电商之路,身处群山环抱中的“德兴体泉”布艺畅销世界,小布帘成了当地的大产业。
脱贫之本,在于产业;产业兴旺,致富有望。
德兴市切实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并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思路,不断做大做强扶贫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扶贫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共扶持3个扶贫龙头企业、9个扶贫车间、75个专业合作社、个致富带头人,结合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策,带动每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以上。
记者赵伦颢见习记者叶崇信摄制
拓展消费平台让山货俏起来
11月20日,在青舍里田园综合体周末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扶贫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香饽饽”。
青舍里扶贫产品展销会
记者看到,在各展销台上陈列着山茶油、笋干、鸡蛋、土蜂蜜、茶叶、木槿花干、手工编制篮等各类土特产品。在新岗山镇展销台,副镇长夏婷婷正热情地向市民介绍农产品,听到“绿色食品”,不少市民当即拿出手机扫码付款。
夏婷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扶贫干部们奔走各家各户,逐一了解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后收集而来的,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今年国庆期间扶贫产品展销会上,一天销售就突破了10万元。”
如何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德兴有着自己的破题路径。
该市出台了《德兴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德兴市开展“网络+消费”扶贫工作方案》和《德兴市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把消费扶贫与结对帮扶相结合,将消费扶贫作为巩固提升结对帮扶成果的重要举措,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
开展集中消费扶贫活动,加大扶贫产品销售力度。今年以来,德兴市在青舍里田园综合体举办了5场扶贫产品展销会,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消费扶贫。在市城区中心菜市场设立了消费扶贫专馆,在德兴大厦机关食堂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设立消费扶贫专柜,扎实推进扶贫农产品进交易市场、进食堂等“六进”活动,促进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与此同时,一些扶贫干部甘当扶贫产品的“推销员”。
疫情发生后,根据宋家村种植毛竹较多的实际,驻村第一书记*婉婷鼓励村里掌握竹编手艺的贫困户利用竹资源和编织技术,在家制作斗笠、竹刷、竹扫把、竹篮等手工竹产品。扶贫工作队联系竹产品收购商,连接产销两端,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
“在家凭手艺就能赚到钱啦!”宋家村55岁的贫困户徐桂花拿着刚编好的斗笠对记者说,最初担心自己制作的产品卖不出去,不敢尝试,但是扶贫工作队帮忙找到销路,打消了顾虑。
通过拓宽扶贫产品消费渠道,为全面实现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全市年以来共销售扶贫产品2余万元,其中在消费扶贫江西馆消费金额为万元。
记者赵伦颢见习记者叶崇信摄制
互帮互助抱团让力量聚起来
在万村乡沙畈村,一支感恩小分队的名头越来越响。
“遇到难事时,请记得告知我们,我们将会无偿为你们提供理发、插秧、收割、物品运输等服务……”在沙畈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都有一张感恩小分队的联系卡片,上面的服务承诺朴实温暖。
沙畈村感恩小分队
“年纪大了,家里搬重物、扛粮食这些重体力活,现在都得靠他们帮衬着。”今年82岁的余海马两口子,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说到感恩小分队频频点赞。
今年58岁的贫困户崔富珠,年幼时患病落下残疾,严重驼背,却是感恩小分队的主要发起人。“过去想干点啥总也找不到方向。”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老崔脱贫致富的心气儿空前高涨。种稻、养鸡、养鱼、养牛,样样不落,还在村里开起了理发店,年率先脱贫,去年收入近4万元。“生活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要感谢*和*府的好*策。脱贫了,也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传递爱心。”崔富珠说。
“队员们生活互帮,生产互助,感恩互勉,劲往一处使,凝聚了强劲脱贫动力。”在驻村第一书记徐定平看来,这种“老乡帮老乡”的帮扶方式更稳定、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如今这支小分队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11人。他们平均年龄60岁,有些虽然带有残疾,但是精气神却更足了。这群原来需要帮助的人,正用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别人。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德兴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聚焦部分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滋生、脱贫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爱心兑换银行”、“感恩小分队”、“三讲一评感恩活动宣讲会”等多元载体,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治理、义务劳动、公益事业等行动,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扶智”“扶志”“扶德”“扶勤”相结合,把对*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攻坚克难战贫困,逐梦小康路正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兴将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记者程慧图片由德兴市扶贫办提供)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上饶新闻网(上饶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王俊
责编:聂晶
监制:郑孟仙
业务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