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誉教育助力德兴小学学生干部培训 [复制链接]

1#

殡葬改革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德兴市大力实施绿色文明惠民殡葬,着力破解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丧葬陋习,基本实现了火化率%、公墓覆盖率%、棺木处置率%、入葬公墓率%、红白理事会村(居)覆盖率%“5个%”的效果,被评为全国民*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一、倡导移风易俗,实现殡改*策宣传全覆盖

推行殡葬改革,重在移风易俗,从源头上遏止丧葬陋习。为此,该市充分发挥*员干部、村(居)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采取“满门贴告示”的方式,确保殡葬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员干部带头。全市*员干部作出公开承诺,自觉做到遗体火化、生态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治理乱埋乱葬、倡导殡葬改革等“六个带头”,以自己的先进模范作用带动全市殡葬改革工作。自殡改以来,该市没有发生一起*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违反殡葬新规的情况。二是理事会管理。市财*每年按居民人口2元/人的标准落实理事会工作经费,按理事会成员元/人的标准落实误工补贴,鼓励和支持所有村(居)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通过红白理事会指导群众操办殡葬事宜,既减小了殡葬改革阻力,又切实宣传了殡葬改革*策。三是村规民约规范。把殡葬改革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群众殡葬行为,大力倡导丧事从简、文明祭扫,消除陈规陋习、攀比之风,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殡葬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组织领导,实现殡改体制机制全覆盖

建立健全“*委领导、*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做到责任落实、机构配置、监督考核“三个到位”,推动殡改长效化、制度化。一是建立了殡改责任机制。市、乡、村三级都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殡改责任制度和管理办法,层层压实责任、理清职责,确保殡改上下齐标、同频推进。同时建立殡葬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共同破解复杂局面,形成部门、乡镇之间抓改革的合力。二是建立了殡改执法机制。出台《德兴市殡葬改革工作联络、处置暂行规定》,在市级层面,成立市殡葬管理所,建立具有20个编制的殡葬执法大队,并配备专用执法车辆,深入乡村巡回执法;乡镇层面,也相应成立殡葬应急分队,各村组配备殡葬管理工作联络员,形成市、乡、村、组四级殡葬改革指导、组织、服务和处置网格化管理模式。三是建立了殡改考核机制。把遗体火化率、“三沿六区”坟墓治理、村级公益性墓地入墓率等殡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作为绿色发展、文明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各地高度重视、加压奋进,推动殡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坚持统筹规划,实现公墓建设村村全覆盖

公益性墓地建设是有效治理乱埋乱葬现象,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破解“青山白化”的有效手段。为此,该市投资多万元兴建了火化殡仪馆和城区公墓,新建了个农村公益性墓地,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墓地,为殡葬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精心规划选址。所有公墓均选址在荒山瘠地,不占用耕地,并避开“三沿六边”,墓区用地权属明确,建设方案及图纸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公墓面积按照人口死亡率6‰,20-50年的使用量来确定,单人墓和双人墓占地面积均不超过1平方米。下一步,该市还将成立殡改服务公司,按照园林化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对全市所有已建成公墓进行提升改造;并高标准兴建一坐占地亩的市级公墓,每个乡镇建设一座30—50亩的中心公墓。二是多方筹措资金。主要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筹措建设经费:即向上争取一点,先后争取省民*厅福彩公益金60余万元,资助公墓改扩建项目19个;市财*投入一点,市财*按照每个村(居)0元标准安排殡葬改革专项补助资金;乡镇财*配套一点,各乡镇按照每个村(居)0-0元标准配套;此外扶贫挂点单位资助一点,村委会自筹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三是加强公墓管理。规范公墓日常管理,由村民代表大会推荐一名责任心强的村民作为常年管护人员,纳入民*部门管理;进一步完善骨灰跟踪管理制度,严格确保需要安置的骨灰必须进入所属公墓或骨灰堂,并对每具骨灰处理做到现场跟踪、去向登记、定期检查,从源头上预防骨灰乱埋乱葬行为的发生。

四、实施惠民殡改,实现居民免费火化全覆盖

该市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基本殡葬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让人民群众成为殡改的最大受益者。一是坚持殡葬惠民。除已享受丧葬费补偿的公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外,该市居民去世后将享受市内遗体接运免费、基本火化免费、3天以内遗体冷藏免费、入葬公益性墓地免费、无名遗体火化免等“5个免费”*策。为此,该市每年投入余万元,先后累计为群众减负近余万元。同时严格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标准通过价格听证会决定,物价部门每年进行核批。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加大*策优惠力度,对“三沿六区”范围内主动平坟迁入公墓或深埋的,每座给于元奖励;全面推行生态葬,探索试点树葬、壁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新型安葬方式,对主动实施新型安葬的每座奖励0元,切实调动群众参与殡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治理丧葬陋习,实现丧葬乱象整治全覆盖

在加强日常殡葬管理的同时,经常性开展“乱埋乱葬”“治陋治乱”等专项整治动,大力整顿殡葬秩序,规范殡葬市场,依法从严查处丧事扰民现象。一是狠抓丧葬乱象治理。该市坚持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力量配备和打击整治“四个力度减”,始终对丧葬乱象保持高压态势,确保“4个一律”,即:遗体一律火化、骨灰一律葬入公墓区、乱葬一律平坟、棺木一律销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将建设范围内所有坟墓全部迁入指定公墓。近年来,先后在服务业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投入0多万元迁坟多座。二是整顿殡葬用品市场。一方面不定期开展丧葬市场用品集中清理,依法取缔制售棺木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杜绝土葬用品,严格销售的骨灰盒、骨罐、墓碑等殡葬用品必须符合生态公墓标准。一方面大力开展棺木集中处置工作,对棺木存量进行集中焚烧或损毁,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销售的“三无目标”。三是坚决遏制丧事扰民行为。殡葬执法大队不定期上街巡查游丧游灵、抛撒纸钱、乱搭灵棚等殡葬陋习,发现一起、制止一起;紧抓清明、中元、冬至集中祭扫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法规*策。同时,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公祭台,在全市推行集中祭祀,倡导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

来源:德兴市委改革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