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篇叙述前,先絮叨一下高铁在上饶的常识,京福高铁和沪昆高铁分别以东西和南北走向贯穿上饶境内,交叉出“中国唯一的高铁十字交会地级市”,京福高铁设立婺源、德兴、上饶、五府山四个站,杭长高铁设立玉山南、上饶、弋阳三个站。
一个高铁枢纽城市,领衔六个高铁站,使“八方通衢”的称谓有了更足的底气。“火车一响,*金万两。”年京福(合福)高铁和沪昆(杭长)高铁开通,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能给上饶带来“*金”几许?
一、高铁,给上饶带来了什么?——机遇与危机的“双刃剑”
从地理空间看上饶,纵横交汇的京福和沪昆两条高铁,横线(沪昆)东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海,西连幅员辽阔的中西部,纵线(京福)北抵首都,南至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把长三角、海西、皖江、鄱阳湖等四个城市群串联起来。
一小时里程内可抵达南昌、合肥、杭州、福州等四个上饶周边的省会城市,使上饶成为四个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中心,高铁交汇中心。从运输的角度来讲,高铁使人群和物资进出上饶更为便捷和高效,也将有更多游客选择上饶作为中转站,北上南下,东进西挺,这是高铁带来的直接益处。
长期以来,上饶被海西、长三角、皖江、鄱阳湖四个城市群包围,却处于这些城市群的边缘甚至外沿,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地区也不为过。高铁给上饶带来了“门户城市”的身份,使华东城市的交通格局乃至空间格局优势向上饶倾斜。
因此,高铁给上饶带来最激奋人心的变化,是区域交通的畅通和区域空间的拓展,以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的身份,提供了实现从“边缘化危机”到“门户新兴城市”大转变的机遇期。但高铁对一个地区真正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人流和物流的“畅通”,如何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是高铁寄予上饶的现代意义。
高铁,给上饶带来了什么?是一个崛起的*金机遇期,它不仅是交通速度的变化,更是由这一变化延伸的时空拓展,以及对接高铁时代所要求的思想解放和理念更新。
从历史发展轨迹中我们发现,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交通兴、也因交通衰的城市很多。如石家庄,火车不仅能拉来钢铁和煤炭,能拉来人群和物资,还能拉来企业和工厂,最终拉来一座省会城市。更近地说,与上饶接壤的鹰潭,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逐级升格为省辖市,源于鹰厦线、浙赣线和皖赣线三条铁路的交汇,从全国性铁路枢纽的地位汲取发展的源源动力和竞争力。最为显著的是,火车为鹰潭拉来了江铜,拉来了亚洲最大铜工业生产基地,拉来了“中国铜都”。
如今的鹰潭,就如普通铁路的竞争力被高速铁路替代一样,也遭遇了更上一层楼的“瓶颈”。高铁时代的鹰潭,交通不再是优势,另一些高铁枢纽城市,等来了崛起的机遇。但长远来看,高铁所谓的发展机遇期是有限的,就如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高铁对一个地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与高铁时代伴随而热的一个词叫“虹吸效应”。它可以理解为高铁加速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而投资环境不佳或者相对不够完善的地区会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因此,“高铁效应”是一把“双刃剑”,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是抽离外逃还是汇集壮大,是放大“正效应”还是“副效应”,要看高铁连接的每一座城市自身。
上饶作为中国唯一的高铁十字交会地级市,只是一种率先、暂时的状态,这样一个头衔和荣耀,能够维系的时间不会很长。中国五纵六横七连线的高铁规划,在不久以后从蓝图变成现实,将会有很多高铁交汇城市,不断消弱上饶高铁枢纽地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势无存的情况下,“副效应”就会溢出,反作用于区域发展。比如在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硬件设施等方面,上饶与高铁沿线的城市不占有优势甚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高铁来到之前,还有一个所谓的“时空阻隔”作为缓冲,使漫长的地理和时间成为资源人才畅通流动的“隔离带”。
高铁疏通了地理空间上的阻隔,上饶与沿线城市将面临着“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正面交锋,因此,要为高铁喜,也要为高铁忧。看不到现实的优势,优势便荡然无存;看不到潜在的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人最大的危机是不能见证和参与时代的变化。
高铁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二、如何放大“高铁效应”?——“笔”与“纸”的价值共同体
如果没有纸,再流畅的笔也不会被使用,那么这支笔就显示不出自身价值,而如果是一张褶皱不平甚至是肮脏不堪的纸,也提不起人们写字的兴趣。只有同时存在一支流畅的笔,一张舒坦平整的纸,才能创造出美丽的画卷。
笔和纸是相互映衬和提升的,同时出现,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高铁恰如一支笔,高铁设站的地区是一张纸,两者相互抬升。
因此,高铁能否发挥积极的“效应”,关键在于高铁的“笔尖下”,是一张什么样的“纸”,造一张什么样的“纸”?京福高铁和沪昆高铁就如两只流畅的笔,要在上饶这张“纸”上绘制出华丽或平庸的画卷,有了“笔”,在于如何“造纸”了。
这张“纸”的好坏与否,取决于资源、区位和*策三个因素。区位既有先天的要素,比如沿海与内陆,也有后天的交通要素,如武汉、南京等交通枢纽。高铁属于当下最显赫的区位要素,可以极大提升区位优势,上饶在交通上成为四省区域中心便是得益于高铁枢纽城市。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最初只是一种潜在动力,不必然成为发展的“引擎”,需要施加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才有很多地方“富资源、穷经济”的现象。资源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时空去解读,往往有不同的认同。一些资源,如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不像金矿银矿那样直观,需要进一步发掘和包装,在特定时机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优越的*策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轨迹,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初始启动力,而地方*府执行力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这些有利于地方发展的*策,有一些来源于中央的释放,有一些来源于地方的创新。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发展轨迹中把握这样的规律。
由此可见,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资源和区位都是潜在的优势,是经济腾飞的“两翼”,*策才是“初始启动力”。没有这个初始启动力,再丰富的资源、再优越的区位,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在激励竞争中“腾空而出”。
*策的设计和执行,需要*治生态来“孕育”。群众期待“宜居宜游的自然生态、绿色崛起的经济生态、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治生态”,四个生态中,核心和基础保障是风清气正的*治生态,只有*治生态好了,才有优越的投资环境、*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也就是说,造什么样的“纸”,取决于“造纸”的匠人。
优化*治生态是最难的改革。有人归纳出*治生态的若干“常见病”,如“琢磨事不如琢磨人”、“能力不如关系”、“干的不如看的”、“做事不如作秀”、“摆平就是水平”、“多栽花少栽刺”。这些土地大“纸”上的褶皱和污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铁效应”的放大。
决定一个资本和企业选址落户的因素很多,有无高铁枢纽甚至有无高铁都只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资本和企业落户地是否具备资本快速“繁殖”的土壤条件。“放权给基层、放权给企业、放权给市场。放权越多,思想越解放,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容易,这个地方就发展越快。”也许这样,“高铁效应”将会自溢给千里山河。
三、扬旅游之“长”,让高铁时代的先导产业率先崛起。
“旅游是江西省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也是高铁时代的先导产业。
京福高铁把婺源、三清山,以及*山、武夷山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和多个国家5A级景区串联起来,也就串起了世界级的“*金高铁旅游线”,同时沪昆高铁把圭峰、龙虎山、江郎山等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串联起来,两条高铁使以上饶为地理中心、服务中心、乘务中心的“一核两带旅游经济区”呼之欲出。
乘坐高铁一般有三个过程审视上饶,即高铁窗外的上饶、高铁站的上饶、出高铁站的上饶,我以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上饶旅游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和第一品牌。“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大旅游时代,高铁车窗外的上饶,,是上饶展示给旅客的“第一印象”;高铁在上饶境内沿途风貌景观、乡村风光、建筑风格是旅客给上饶的第一个评价。这个评价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上饶旅游的吸引力。
细观分析,乘坐高铁从北边进入上饶和其它三个方向相比,有一个鲜明的差异,婺源的徽派建筑和澄明山水展示了“中国最美乡村”的一面,使建筑与田园本身成为展示婺源的“第一窗口”,但上饶其它广袤的农村尚不能够展示上饶的旅游形象。尤其是从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进入上饶,农村的差异性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甚至我们以生态自居的最大亮点,也很容易在高铁沿线被比下去。从第一眼的失望蔓延开,对上饶的印象也会打折扣,对上饶景区和旅游环境的期待相应就会下降。
在高铁窗口探视上饶,在高铁站接触上饶,高铁站是展示上饶的最前沿名片。一般来说,人们对普通火车站的印象是杂乱无章。高铁站要改变这种固有的坏印象,使之成为城内休闲的好去处,城外展示的好名片,高铁作为激活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以高铁站为依托,将旅游与城镇化深度结合,打造旅游型城镇新区,使之成为留住游客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对外“名片”。
上饶率先提出打造“高铁经济试验区”。高铁经济试验区要“试验”什么?我以为要试验的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某种程度来讲,“改革就是把不合法的经济合法化、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这里的不合法是指尚未纳入到法律层面,但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如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昆山的“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上海自贸区的“对外贸易自由化*策释放”。我们是否能在这些方面找到“试验”的方向。
出了高铁站,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不是几个“单点式”的景区,而是全域化的上饶。余秋雨评价婺源的文章里说,“对于多数有资格的旅行者来说,他们的起点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终点往往是寻常生态。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最具有终极性的欣赏价值。而这种寻常生态,正是全部智慧的终点。”国民休闲时代要求的大旅游,是一种区域景区化和旅游全域化,也就是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寻常生态,是一个地方的旅游魅力,不仅是景区的惊艳,还在于去往这些景区的沿途都是领略无穷的风景。
“山清水秀,就是我们的价值。”空气是新鲜的,水是洁净的,乡村是秀美的,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景观,才能处处有游客,处处留游客。“十项整治”中,城乡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环境等专项整治,剑锋所向就是乡村环境的提升,它不仅让群众受益,也无形地让旅游受益。而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在全市域乡村建设具有地域风格、自成一派的“徽饶建筑”,使人们一进入上饶境内,就觉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有了鲜明的印记,以此塑造上饶更具魅力的旅游名片,书写留给后世子孙的文化遗产。
后记:
*校安排了一个课题讲授高铁时代的文化旅游,一个关于高铁时代的班级讨论会,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每个人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这是大家相互熟悉的流露,也是同学们满怀才学的情不自禁。以至于还没有轮到我就下课了,难免有点遗憾,毕竟对这个课题也做了一些构思。更大的遗憾是,结业典礼那天因到南昌出差而没有参加,班级的结业座谈会也没有参加,不知他们都说了什么,来不及对30天的学习告别一声。但我想,记住一串名字,就是记住了一段段往事,名字衔接了一个个故事,在县干班、青干班和科干班,我把这些名字和往事带往青葱岁月,化成远行的养分与温暖。
这篇文章在*校学习期间写了初稿,后来就一直没有时间和心境去思考、去整理。搁在一边好多天,成了一桩心事,总觉得我的*校学习还没结束。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把声音关在窗外,让思想的触角探向很多无底的洞。也终于可以整理出这篇文章,让*校学习告一段落。结业,是另一个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