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幸福生活甜如蜜 [复制链接]

1#


  


  


  德兴市少数民族村香屯兰村,致力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将其融入村级文化建设。在该村,每逢传统节日和喜事大事,大家便自发相聚在一起,身穿民族服饰,开开心心跳起畲族竹竿舞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卓忠伟王进保摄影报道


  


  “加油!加油!”……每周三的奥体中心绿茵场上,来自绿茵足球队的队员们正在场上奋力拼搏。他们当中,有普通会计师、有物流行业从业者、有厨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聚集在此享受运动的快乐。


  “自从奥体中心建设好之后,我们就自发组织了一个球队,经常来锻炼,开展比赛。”门将杨龙是个养蜂人,他告诉记者,“以前想组一支球队,苦于没有设施。现在城市的发展,各种公共设施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奥体中心绿茵场规格很高,我们在这里经过几年的锻炼、比赛,已经发展成了有规模、有赞助的准专业球队了。许多队员都参加了上饶市第五届运动会的足球比赛呢!”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把造福上饶人民作为一切重大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随着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我们欣喜地看到,上饶经济社会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我市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群众期盼的就医、养老、教育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小康生活已来到群众身边,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十三五”时期,我市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稳就业、帮创业、促和谐,持续增进了民生福祉。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4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出台了《上饶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上饶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年)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重点完善了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等政策,构建起较完备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1亿元,累计带动就业53.47万人次;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向好。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47.3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新增农村劳动力30.56万人;就业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建立了覆盖全市街道、乡镇、园区、高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服务基层保障平台所。落实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场,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0.88万人次。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全市共开展职业培训42.69万余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4.87万人、专项职业能力鉴定人。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百姓撑起了社会保障安全伞。充分的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的收入涨起来、腰包鼓起来。“十三五”期间,上饶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年均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年的2.66:1下降到年的2.50:1。


  除此之外,我市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位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深入实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群众幸福指数更是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校建资金.7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3万㎡,新增学位约27.3万个;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乡乡全覆盖”,个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公办幼儿园所;新建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婺源茶叶职业技术学院、上饶卫生学校等3所职业院校,大班额、入学难、入园难等问题得到缓解。年以来投入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达13亿元,力促所辖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全覆盖”,所公办中小学校开通“腾讯智慧校园”,余所中小学开展创客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医院床位数张、卫生技术人员人,执业(助理)医生数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6.8%、34.09%、26.05%。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5.79张,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10人。年以来共新改扩建项目个(其中市本级12个,各县市区个),总投资金额77.53亿元,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医院3所、医院15所、医院4所;三级甲等中医1所、医院5所、医院6所;三级妇幼保健院1所、二级妇幼保健院8所。


  养老服务日臻完善。养老院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共家,床位总数张。民办养老机构16家,床位总数张。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目前,我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个、颐养之家5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个(其中城镇个,农村个)、大型日间照料中心3个,床位共张,建成运行“幸福食堂”个,受益老年人10.2万人。医养结合深入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14家,床位张。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签约对,签约服务老人28.96万人。


  “十三五”期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目前,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21个。全市共有全民健身中心11个,青少年俱乐部12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3个,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8个;全年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个。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已建个,覆盖率达到98%,基本构建了以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记者万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