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澄清(前)和队员在洎水河暖水村段巡河。 祝丽俊 摄
中新网江西德兴8月12日电题:江西德兴山村“编外河长”护河记
作者王成前程志强
傍晚时分,在江西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从远处山顶缝间透出的落日余晖洒落在洎水河面上,映出水天一色。站在东坞大桥下的岸边,看着澄澈的河水、嬉戏的水鸟、成群的鱼儿,“编外河长”江澄清心生感慨,酸甜苦辣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
年6月的一天,也是这样一个红霞满天的傍晚,江澄清带着孩子途经东坞大桥,一阵阵死鱼的腥臭味迎风扑面而来,但见桥下的浅水滩上、水底鱼草上遍布着身长一至二厘米甚至更小的死鱼。每次看到毒鱼、电鱼对鱼类生存造成的毁灭性伤害,他都痛心不已。
图为江澄清在河道上捡拾白色垃圾。 祝丽俊摄
上山打柴,下河摸鱼,一直被山里的村民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为能多捕鱼,有些捕鱼者撒地笼网,有些捕鱼者甚至电鱼、毒鱼。这种灭绝性的捕鱼方式,直接给当地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危害。
“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江澄清的倡议,得到了同村村民祝辉旺、汪有名、祝建洪等人的响应。在取得村委会的支持后,年10月28日,以江澄清为队长的龙头山乡暖水村公益服务队正式成立,首批服务队员5人,并配发了电筒、雨鞋、雨衣等简易设备。
从与桂湖村交界的坞潭到与南溪村交界的郎口电站,洎水河暖水村段全长近6公里。服务队安排队员每天不定时间沿着河道巡河,清理浮在河面、挂在树枝上的“彩色”垃圾,制止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收缴预埋的地笼、渔网等渔具。
村民叶某亭是服务队巡河时处理的第一例电鱼当事人。“当时大家有共识,现场发现电鱼、毒鱼的,要收缴并销毁渔具,村民们也知道,但并没有写入村规民约。”原服务队队员陈连根说,他知道叶某亭与江澄清是亲戚,曾建议“放他走就是了,就当没看见”。然而,江澄清却坚持要当场销毁叶某亭的所有渔具。
江澄清的“恶行”很快在村里传开了。“被门夹了脑袋的神经病”“六亲不认的傻子”,一时间,江澄清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笑料。近在咫尺的父母,因为忍受不了村民的嘲讽,又改变不了江澄清的做法,一度拒绝他登门,甚至还做了几个月的“冤家”。
图为江澄清(中)操控无人机开启智慧巡河模式。 祝丽俊摄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一视同仁,怎么行?”万事开头难!江澄清知道,作为服务队的队长,这个“恶人”只有他来带头做。
到年下半年,巡河护鱼工作初见成效,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
事多了,得罪的人也就多了,有时甚至还受到人身安全威胁。一次夜巡,他被人推进深水里,如果不是队员及时相救,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还有一次,一块拳头般大的石头擦着他的鼻尖飞了过去。
公益之路,道阻且长。遇到困难之后,有人迎难而上,也有人选择了退出。
年9月27日,在经过以服务队为基础的龙头山乡渔业保护工作试点后,德兴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也因此被纳入村规民约,服务队的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理顺。有服务队共同参与的政府多部门联合执法在当地成为了常态。
“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我就知道,我们的坚持是对的。”江澄清说,之后,很多村民自发加入到服务队,队员陆续增至20人。
六年来,江澄清和服务队在河道上往返累计行程超过公里,收缴渔网余副、地笼余个、电瓶余个,增殖放流各类鱼苗70余万尾,个人出资3万余元。
努力成就现在,背后的付出总有回报。如今的洎水河暖水村段,随处可见“碧波荡漾、鱼虾成群”的生态美景,毒鱼、电鱼案件从当年的每月十几起到现在的年均一两起。江澄清也因为在生态保护中展现出时代担当,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被推选为村支委和乡人大代表,并冠上“编外河长”的美称。年7月,江澄清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今年7月初,江澄清自费购买了无人机,坚持每天下午到傍晚对孩子们可能去玩水洗澡的区域进行高空巡河,再一次拓展了服务队的职能。
看,“守护精灵”无人机又一次在洎水河暖水村段的上空来回盘旋,江澄清开启了新一天的智慧巡河模式。屏幕之中,青的山、绿的水,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看到这一幕,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展露出笑颜。(完)
(中国新闻网)